北 京 大 数 据 研 究 院
BEIJING INSTITUTE OF BIG DATA RESEARCH

创新驱动
ABUIABAEGAAgp5eIzgUo4tb90QYw-wQ4_wM

  北京大数据研究院针对大数据行业独有的特点,采取了三大创新方法,建立了一个集人才培养、科研创新和产业转化于一体的产学研协同创新平台。

  • 体制创新:采取“大学+民非+企业”的模式

  传统的高校科研院所多为事业单位,以发文章或承接课题作为评价体系,对发挥年轻人的主动性、积极性和创造力是极其不利的。研究院注册为民办非企业,打破体制束缚,以国民经济、社会治理中提出的紧迫问题为驱动,“以用立研”,依托“北大”等一流高校的品牌效应,汇聚解决实际问题的高端大数据人才,促进科研人才平台的快速搭建和稳步育成,实现高新技术人才的聚集效应和有序流动;再通过民非+企业灵活的体制,建立自身的造血功能,将原创技术转移到产业,从市场上提出问题驱动科研,充分调动科研机构的原创力,提升中国大数据领域科研技术水平和创新能力,促进科研成果落地和转化和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。

  • 机制创新:对高端科研人才采取“双聘制”

  大数据行业最大的瓶颈是人才,高质量大数据人才在国内外都是非常稀缺的,因此国际市场上对优秀大数据人才的薪酬非常高,传统国内大学的体制薪酬往往不及国际市场的三分之一,而BAT这样的大企业虽能达到国际薪酬标准,但是优秀的人才在企业中就要为企业盈利服务,很难兼顾科研创新和技术突破。

研究院在人才引进上采取“双聘制”的创新,与北大等高校达成协议,同时在体制内和体制外对高端人才进行聘用,激励优秀的大数据人才兼顾科研创新和产业转化,进行高效率高质量的产学研研究,带动大数据行业颠覆性的技术突破和推动行业发展。

  • 模式创新:在科研领域采取政府与社会资本合作的PPP运营模式

      PPP模式通常用于提供公共服务,多为基础设施建设,如公路、水利等,在科研领域,传统的政府支持方法多是财政拨款支持,但是这种方法往往收效有限,且难以考核。

  在中关村管委会和海淀区政府的支持下,研究院探索性的在科研领域采取PPP的模式,建立北京大数据研究平台。通过PPP的模式,支持高校、科研机构将优秀科研成果转化为产业应用,有效发挥财政资金的杠杆效应和导向作用。


  在这三大创新的支持下,北京大数据研究院在人才培养、科研创新、产业转化,和智库咨询等方面有了一系列的突破。

  • 人才培养

      北京大学自2009年起开始酝酿设立数据科学学科,是国内第一个建立了完整的数据科学与大数据技术本、硕、博培养体系的高等院校。北京大学数据科学与大数据技术专业于2015年成立,同年秋季学期开始招收国内第一批本科生。北京大学大数据科学专业于2016年成立,同年秋季学期开始招收国内第一批硕士研究生。

  研究院建立了一支包括3名院士、近50名博导在内的研究团队,并通过“双聘制”引进了一批国内外大数据高端人才,形成了本硕博贯通的拔尖创新人才培养模式。  

  • 科研创新

  大数据分析与应用技术国家工程实验室于2017年3月在北京大学隆重授牌,研究院作为支撑实施单位,全面负责与推进国家工程实验室的建设。

  此外,研究院设有多个创新研究平台,包括深度学习实验室、人工智能及机器学习实验室、自然语言处理实验室、生物医学影像分析实验室、大数据安全实验室、区块链实验室;同时与行业领先企业合作建设:健康医疗、能源与环境、金融、交通、保险、中医、时空、教育、社交、数据资源、智慧城市等大数据研究中心,与北京市公安局共建北京公共安全大数据重点实验室,与国家信息中心共建宏观经济大数据研究中心,并在基于机器学习的新一代指纹识别系统、监控视频分析技术、智能信息处理、数字音视频编解码、雾霾监测和治理等方面涌现出一批具有标志性的成果。

  • 产业转化

  研究院与政府合作,承担了科研服务领域PPP重点项目——北京大数据研究平台建设,形成了良好的示范效应。研究院致力于推进大数据科技成果的转化,设立股份制的科技成果转化中心和博雅盛景创投基金,先后孵化出一批优秀的大数据企业,目前墨奇科技、博雅大数据学院以及北正云鼎等大数据企业已在市场上脱颖而出。

  • 智库咨询

  作为实力雄厚的大数据发展智库,北京大数据研究院为北京市海淀区、北京市质检局、北京市经信委等机构提供服务;先后与天津、重庆、河北、山西、安徽、江苏、内蒙、福建、深圳等地方政府开展战略合作;并与旋极信息、中国电子、华为、方正信产、科大讯飞、中保信、京东、滴滴出行、奇虎360、国富资本、北京供销大数据集团、中航金网、山东深海海洋、浙江正睿、厦门笨鸟、数据堂、阿斯利康等企业建立了良好的合作关系。